登录|注册 退出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机构概况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 注册信息
    • 机构章程
    • 志愿者
    • 年度工作报告
    • 财务会计报告
  • 最新资讯

    • 帮扶要闻
    • 市县动态
    • 文件通知
    • 图文视频
  • 老区建设

    • 老区动态
    • 红色印记
    • 爱心故事
    • 老区建设
  • 产业帮扶

    • 示范项目
    • 项目助学
    • 职教培训
    • 经验交流
    • 探索创新
    • 产业帮扶
  • 助学帮扶

    • 助学帮扶
    • 国华招生
    • 天海职校
    • 滴水筑梦
    • 碧桂园
    • 创业培训
  • 公益捐赠

  • 慈善基金

    • 设立基金流程
    • 慈善基金
  • 个人救助

  • 专题报道

    • 2020.9.10会议专题报道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 最新资讯

  • 帮扶要闻
  • 市县动态
  • 文件通知
  • 图文视频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 携手助老区

    已筹款:¥3193964.60
  • “滴水•筑梦”助学工程

    已筹款:¥126963.84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来源:本站浏览次数:9606

2022-09-26 00:00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南京市浦口区乡村振兴“三会”

(2022年10月)


近年来,浦口区乡村振兴“三会”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攻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配合街、场、村(社区)和各类创业主体,深入开展“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活动,助推乡村振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突出产业 精准发力

(一)坚持贴息贷款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据统计,2016年-2020年区乡村振兴“三会”为全区各类创业主体累计发放贴息贷款3.64亿元,是前9年(2007-2015年)发放贴息贷款总额2.84亿元的1.28倍;贷款贴息2174万元,是前9年贴息总额1890万元的1.15倍。

2021年2月,区乡村振兴“三会”召开专门会议,向全区5个街道下达当年发放贴息贷款1.2亿元的指标。为保证贴息贷款用在刀刃上,发挥其在助推低收入户和低收入边缘户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作用,区乡村振兴“三会”主动和紫金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确保贴息贷款发放到位。2022年全区发放贴息贷款11727万元,其中江浦街道发放贴息贷款2310万元,桥林街道发放贴息贷款2000万元,星甸街道发放贴息贷款3015万元,汤泉街道发放贴息贷款2072万元,永宁街道发放贴息贷款2330万元。据测算,通过金融机构发放贴息贷款,2022年全区各类创业主体可实现稳定性就业3160人,临时性就业6200人。

(二)坚持试验示范方式 ,推动科技优质小龙虾产业发展。

1、项目实施情况。近两年来,区乡村振兴“三会”联合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南京国家农创园螯龙研究院、星甸街道、永宁街道等单位,通过试验示范的方式,在永宁、星甸街 道推广科技优质小龙虾规模化养殖,形成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21年区乡村振兴“三会”采购国家农创园螯龙研究院的优势SPF苗种,在浦口区6户和淮安市9户两地共15 户进行试验示范,养殖面积928亩,投放科技小龙虾苗种900万尾;区乡村振兴“三会”扶持采购种苗资金65.6万元,其中,扶持本区6户种苗资金35.6万元,支持淮安博里镇三元村(对口帮扶村)9户种苗资金30万元。支持本区试验示范养殖户购买种苗的资金比例为:区乡村振兴“三会”50%,南京螯龙研究院20%,试验示范养殖户30%。

2、项目效益情况。一是产量明显提高。根据浦口区6户试验示范养殖户统计,养殖面积600亩,总产15.65万斤,平均亩产261斤,比前年每亩产量增加61斤,平均增幅23.4%。二是经济效益显著。(1)试验示范户效益。600亩养殖面积平均每亩产值5538元,平均每亩利润2936元;比上年每亩增加利润1220元。(2)提供种苗单位(南京螯龙研究院)获益。提供种苗单位南京螯龙研究院,2021年在浦口区累计推广离体孵化仔苗100斤,离体孵化标粗苗7200斤,实现销售收入71.64万元,利润25.15万元,减去种苗单位支持试验示范户采购种苗总价30%共18万元,企业利润7.15万元。三是社会效益较好。(1)带动周边低收入户就业。通过此次产业帮扶项目的开展,带动25人就业,为地方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270690元。(2)大幅度降低了养殖风险。常规种苗带病率远大于离体孵化种苗,在运输过程中应激反应严重,常有全部死亡现象发生;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病率也很高,特别是带有白斑病毒虾苗常有全塘死亡。据统计,近两年种苗成活率达95%以上。(3)加速了科技产品的推广。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加快了科技种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速度。实践证明,试验示范方式,既缓解了优质种苗上的缺口,又对小龙虾行业有序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4)拉动了社会消费。2021年试验示范15户,累计养殖面积928亩,种苗总价值72万元,当年获得产值420万元;生产资料消费、土地租金、人员就业等150万元; 72万元种苗的投入拉动了各种生产投入和市场消费等达570万元,投资杠杆率达1:8。(5)试验示范户养殖理念得到更新,技术得到提高。传统养殖留塘繁殖种苗,种质退化,生长慢、病害重、密度无法控制,即使有产量,但规格小、上市迟、价格低。通过此次试验示范,节省了饲料,实现上市早、规格大、价格高的目标要求;同时在专家的现场指导下,试验示范户更新了养殖技术,提高了养殖水平,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坚持“双龙虾”轮养模式,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收。

2022年实施澳洲淡水龙虾与小龙虾轮养创新模式试验示范。该项目利用本地优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的养殖设施、技术技能,实现了养殖成本降低、产值、效益“双高”的目标 。                                         

1、项目实施情况。利用小龙虾养殖设施和小龙虾养殖技术,在不适宜小龙虾生长的6月-9月高温季节,养殖需要高温生长的澳洲淡水龙虾,在不宜澳洲淡水龙虾生长的10月-下年6月中低温季节,养殖小龙虾。达到了同质资源在不同养殖阶段的低成本、高效益的轮养模式目标。同时为小龙虾育、养分离养殖模式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加速了“双龙虾”科技优质种苗的推广。

2、项目评估情况。(1)种苗培育。2022年区乡村振兴“三会”试验示范“双龙虾”轮养5户,4月7日分别在浙江淡水所,扬州及常州引种50余万尾澳洲淡水龙虾黑头苗(0.8-1.0厘米),经南京螯龙研究院清泉谷基地进行一段标粗、二段标粗,5月20日开始投放试验示范点养殖(平均投放规格4厘米左右,据了解该种苗规格比其他地方同期标粗苗大30%)。2022年试验示范5户,养殖面积60亩,5月20日-5月30日,各试验示范户陆续投放二段标粗苗29.8万尾。5户累计购买大规格苗种金额59.6万元,区乡村振兴“三会”支持购买苗种价款的50%。(2)淡水澳龙生长情况。根据中秋前现场捕捞,50-75克占比50%以上达到往年8月份上市规格,预计到10月份规格100克以上占比50%以上,亩产350斤有望实现。(3)经济效益估算。据9月7日在永宁简诺合作社抽查:“一亩水面投放澳洲淡水龙虾种苗约5000尾,到出塘时每亩能收获350斤左右的成品龙虾,每斤成虾的出塘价为60元至80元,养殖一亩澳洲淡水龙虾年平均亩产值2.1-2.8万元,减去每亩12000元左右的成本,年亩利润能达0.9-1.6万元左右。小龙虾年平均亩产在260斤左右,每斤出塘收购价格22元左右,年平均亩产值达5720元,年亩利润能达2900元左右。实践表明,养殖“双龙虾”,年亩利润达到1.2-1.9万元左右,比单纯养殖小龙虾每亩增效1万元以上。

(四)引进果树新品种,助推特色果业发展。

自2020年11月以来,区乡村振兴“三会”深入多地多点调研,探索创新果树发展新模式。经过多方努力,浦口区蔬果行业协会于2022年7月21日正式成立,成功领取营业执照,协会的所有证、照、章全部齐全,办公地点设在南京农创园鳌龙研究院。今年区乡村振兴“三会”配合该协会做了三件实事:一是引种新品种,普及新技术。在江苏农科院南京果树研究所专家教授技术指导下,先后为6个家庭农场和种植合作社,从科研院所引进了檇李、红美人、樱桃、花果两用桃、日本甜柿子等7个新品种,引进的果树新品种苗24199棵,试验示范种植面积135亩,采购种苗总金额达66万元,全部由区乡村振兴“三会”承担。同时对家庭农场、合作社技术人员进行果树栽培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受益农场和合作社有:浦口易旺达家庭农场、浦口区石全家庭农场、南京旭鼎种植专业合作社、浦口区林间溪家庭农场、浦口区芮世家庭农场。新果树品种的引进,为浦口区的休闲农业再添时令新鲜新果品。二是支持苏陕协作试验示范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该协会在苏陕协作中,为陕西省镇安县、商南县提供薄壳山核桃(碧根果)大中小苗种8847株,种植面积543亩,总种苗款107万元,全部由区乡村振兴“三会”承担。三是协助区乡村振兴局研究制定全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对全区现有蔬菜种植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开展逐一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科学分类,专业评估,配合区乡村振兴局研究制定全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五)聚焦产业数字赋能,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实践告诉我们,“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浦口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数字技术为抓手,对传统农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打造多样化应用场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以数字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聚焦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搭建数字大田、数字温室、数字渔场、数字猪场等4类典型应用场景,实现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农机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水、肥、药作业效率提高10%-15%,节省人工30%-40%。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乡村振兴“三会”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科学定位,先行试点,实践探索,在数字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力所能及的积极作用。

二、优化环境 再接再励

区乡村振兴“三会”在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中主要有五点启示:(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从2021年4月开始,区乡村振兴“三会”先后组织有需求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负责人到溧水区红美人柑橘种植基地、南京农科所金陵绿谷(江宁区) 果树基地、安徽省长丰县百果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嘉兴市(李子)园艺科学研究所檇李产业基地等考察学习。考察学习后,通过讨论研究,形成共识,决定引进果树新品种,下发了2021年10号文。2021年12月8日,区乡村振兴“三会”组织一个淡水澳龙养殖调研小组到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湖洲基地学习调研。考察淡水澳龙从小苗到一段、二段标粗、到养殖成品上市等各阶段生长习性和规律。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雨辰作全程讲解,并陪同观摩成品澳龙馆,分析市场前景。调研小组就浦口区常年温度变化、塘口水质、水源活水溶氧量、塘口基础设施等条件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同时邀请高级技师费水明作为湖洲基地派出的专家,长期入驻浦口淡水澳龙种苗养殖基地,帮助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对现场发现的难题及时给予指导。通过多方努力,澳洲淡水龙虾种苗在浦口一段标粗、二段标粗取得成功。区乡村振兴“三会”下发了2022年1号文。这样使大家更加坚定了淡水澳龙在浦口试验示范“双龙虾”轮养殖新模式的信心。(二)党政推动,各方配合。在浦口区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全力配合,加大对农业类项目的扶持力度。区农业农村局一方面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相关部门着力帮助解决育种、养殖、加工、流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强力推进成立区龙虾养殖协会的各项工作,提高“双龙虾”轮养殖创新模式实施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水产养殖户积极投身到发展龙虾产业中来,并从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三)科技引领,规范管理。区乡村振兴“三会”聘请江苏农科院南京市农科所作为区蔬果行业协会的技术服务单位,双方签定协议,每年支付技术服务费6万元。浦口区龙虾养殖协会和江苏省(浙江省)淡水研究所签定技术合作协议,聘请专家对养殖试验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全程服务。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浙江淡水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雨辰10多次到浦口对一段标粗、二段标粗、硬件设置建设、技术管理保障等提出指导性意见,为淡水澳龙养殖试验示范户、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含溧水特色水产养殖技术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辅导,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四)试验探索、稳步推进。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果树、龙虾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果树、小龙虾、淡水澳龙等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要科学把握资源禀赋,突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要加强果树栽培常规管理,加快小龙虾和淡水澳龙种苗繁育、生态习性、养殖模式、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的攻关,为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继续按照“科技创新、强化管理、打造品牌、产业升级”的发展理念,拓宽思路,扎实工作,努力推进全区果树行业、“双龙虾”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五)多措并举,开拓市场。区乡村振兴“三会”制定下发了2021年10号文和2022年1号文,以此推动果树、淡水澳龙种苗基地建设。组织多家发起单位,推动浦口区蔬果行业协会、浦口区龙虾养殖协会的组建工作。10号文和1号文规定,区乡村振兴“三会”每年支持区蔬果行业协会和区龙虾养殖协会各100万元,连续支持五年,主要用于蔬果种植、龙虾养殖过程中的苗种补贴、运营、保险、销售、管理等。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举措,打开果品、小龙虾和淡水澳龙销售市场,增加全区广大种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为今后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种植、养殖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引进果树新品种,创新小龙虾与澳洲淡水龙虾轮养殖模式,必将进一步提高本地广大种植、养殖户的积极性,促进浦口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围绕重点 制定目标

2023年,浦口区乡村振兴“三会”将继续在发展产业、助推创业、促进就业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努力。

(一)发放贴息贷款1亿元以上,贴息500万元以上;

(二)支持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投入资金100万元以上;

(三)支持果树产业发展,投入资金100万元以上;

(四)支持电商产业发展,投入资金100万元以上;

(五)支持数字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投入资金100万元以上。

 通过以上各项举措,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优”方向发展,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积极争取区有关部门和各街道的支持,培育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关越。我们决心,以全市乡村振兴“三会”召开的全市“双扶双赢”工作交流会议为锲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本区实际,大胆闯大胆试,助推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捐赠账号

账户名:江苏省乡村发展基金会


账号:10107601040017375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南京龙江支行


税号:53320000509171048B

地址: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保街1号西苑公寓1幢

办公室咨询电话:025-86269432 025-86269430 15951801353

备案:苏ICP备16020463号

电子邮箱:jsfupi@126.com

版权所有:江苏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江苏省乡村发展基金会、江苏省乡村发展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扶贫之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