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10-24 20:00
10月23~24日,省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三会”在革命老区盐城阜宁召开全省红色镇村结对帮扶促进老区乡镇加快发展现场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全省贯彻落实省政府80号文件工作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推动全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从重点突破向整体提升迈进。 
出席会议的领导有:第十二届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省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三会”理事长阎立,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建,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朱国兵、省交通厅二级巡视员王绍坤、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吴敏超,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董彩凤,盐城市老区“三会”理事长王锦胜等。会议还邀请了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省民政厅、文化和旅游厅等省级相关单位处室负责人参会,陕西省老促会领导也莅临会议指导。参加会议的有:全省13个设区市老促会、31个县级老促会和29个乡镇主要负责同志。
会上,盐城市老促会、常州市老促会和9个乡镇进行了交流,省交通厅、农业农村厅做了发言。这些鲜活的经验和显著的成效,充分展现了各地在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上的积极探索和责任担当。

省“三会”理事长阎立在讲话中,首先回顾了省政府办公厅80号文件下发后,特别是去年宝应会议以来,各地促进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村发展取得新成效。省财政2025年,将省级专项资金提高至1.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建成高标准农田190万亩,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96公里、桥梁改造76座、安防工程1806公里和128个水利帮促项目。苏北五市老区薄弱乡镇所在县(市、区)基本实现省派工作队全覆盖。
阎立理事长指出,各地助推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村发展有了新路子。盐城市委市政府将红色镇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三会助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动员29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农场)、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与全市134个红色镇村实现结对全覆盖,实施帮扶项目362个,总投资5.62亿元。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自2006年起,对茅山老区已连续开展七轮城乡结对帮扶行动,建立了“市牵头、县主导、镇村落实、部门协作”的四级责任体系,51个经济强村与老区村结成共建对子。市级建立茅山老区帮扶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累计投入帮促资金3.2亿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450余个。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80号文件精神,促进29个乡镇加快发展,阎立理事长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建议省级有部门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提出的建立健全“有专人办理、有三年规划、有年度实施方案、有年度项目清单”的“四有”工作机制。二是要学习借鉴盐城、常州市经验,在抓好29个相对薄弱乡镇帮扶的基础上,逐步将帮扶范围扩展到本地区所有红色镇村。三是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结合各项帮促政策,推动项目安排重点向老区薄弱乡镇倾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省政府刘建副秘书长希望各地、各部门,要把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认真学习借鉴盐城、常州经验。根据各地实际,推动建立政府部门与老区薄弱镇村挂钩联系机制,帮助薄弱镇村解难题、促发展。鼓励企业到老区有序开发,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实现农民致富、村集体增收、企业盈利“三方共赢”,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落实一批帮扶项目。相关市县政府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统筹用好各类帮扶政策和资金,确保把钱真正用在改善老区人民生活上。革命老区所在镇村要履行好第一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在谋划今后五年工作时,做到在政策上有倾斜、在项目上有倾斜、在资金上有倾斜。
会议由省“三会”严宏生副理事长主持。他建议各地老促会要学习、借鉴盐城、常州的做法,列入近两年工作议事日程,各地和参会各乡镇,要认真学习刘建副秘书长和阎立理事长的讲话,认真消化、吸收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发言,并将本次会议情况向当地党委、政府分管领导进行认真汇报,进一步理清今后工作思路,在助推革命老区薄弱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23日下午,代表们实地观摩了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益林战役纪念馆和古河镇小许村小米椒产业示范项目、盐城港益林物流产业园等红色镇村结对服务项目现场。